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后加入N2,当重新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大,N2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小 |
B.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既加快了正、逆反应速率,又提高了NH3的产率 |
C.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既有利于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又有利用提高氢气的转化率 |
D.加入催化剂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是因为正反应速率增大了,而逆反应速率减小了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也放出57.3 kJ的热量 |
C.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表示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ΔH=-283.0 kJ·mol-1 |
D.已知2C(s)+2O2(g)=2CO2(g) ΔH=a,2C(s)+O2(g)=2CO(g) ΔH=b,则b>a |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同周期,B、D同主族,D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B原子的2倍,A、E的原子序数之和与B、D的原子序数之和相等,C的单质与NaOH溶液或盐酸都能反应生成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E的强
B.元素B、C组成的化合物可用做耐高温材料
C.元素C、D、E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减小
D.化合物AB2、DB2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r(W)>r(Z)>r(Y)>r(X) |
B.含Y元素的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 |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
D.X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H5与水反应可产生两种气体 |
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Z<T<X |
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T<Q |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 |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由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18 mol e-
B.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可能发生反应
C.含D的盐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D.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