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能促进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和互动,带给人们传递信息的便捷和自由。然而由于它的新生和不规范,无限丰富多样的信息被不加控制地传播,造成信息传播的污染,导致传播生态环境的恶化。这说明( )
A.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
B.网络将取代其他一切传媒 |
C.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更具多样化 |
D.大众传媒有商业性,应限制网络的发展 |
2010年5月,《调查中国农村》一书出版发行。该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历时近10年,调查覆盖全国200多个县市、3300多个村庄、9000多个农户,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上述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
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 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2010年2月17日,《文学报》载文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灰色文化”呈现出形式多样、现象复杂、危害更加深远的态势,对其进一步加强管理势在必行。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 B.精神的作用是无所不能的 |
C.错误的意识是脱离客观现实的 | D.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 |
2010年楼市“疯狂”, “房价将继续上涨”, “房价将彻底崩盘”, “房价将深度调整”,业内人士莫衷一是。这说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C.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
D.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个对象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
2009年7月22日,全球约有3亿人左右有幸观测了三百年一遇的太阳和月亮演绎的古老、亲密拥抱——日全食。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