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a中,曲线Ⅱ表示醋酸溶液加100 mL水稀释的图像 |
B.图b中,可能各投入的锌粒颗粒大小相同且质量均为0.65 g |
C.图c中,在①、②、③、④、⑤各点的溶液中所含阴离子种类不同 |
D.图d中,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sp(SrSO4)最大;且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依次增多 |
B.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 ![]() |
C.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
D.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可能相同 |
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W | B.原子序数:Y>X>Z>W |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Y>X | D.还原性:X>Y,W2―>Z― |
氯仿(CHCl3)常因保存不慎而被氧化,产生剧毒物光气(COCl2):2CHCl3+O2―→2HCl+2COC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CH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
B.COCl2分子中中心C原子采用sp2杂化 |
C.COCl2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
D.使用前可用硝酸银稀溶液检验氯仿是否变质 |
如图是乙烯分子的模型,对乙烯分子中的化学键分析正确的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能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
对于原子半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除了稀有气体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
B.对于第三周期元素,从钠到氯,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
C.各元素的原子半径总比其离子半径大。 |
D.阴离子的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阳离子的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