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一般被公认为纯粹的基督教文明的产物,没有利用过也无须利用任何来自其他文明的精神资源。按此逻辑,启蒙运动所构想出的包括现代民主政治在内的全部现代性,乃至建筑在启蒙原则基础之上的整个现代文明,也都被看成了纯粹的西方性和西方文明。
可是,西方文明在锻造现代性的时候远不是这样“自足”的。启蒙思想家们看到了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他们还看到了佛教、道教在中国都可以自由传道,这在他们心目中是欧洲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由此可见,启蒙运动的核心信念——“自由、平等、博爱”的奠立,就曾得到过来自远东的中华儒家文明的支持和推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评述材料中关于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三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
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第一国际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
形势下产生的。1848年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
义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质。与此同时,全世界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日益加剧,无产
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加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
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而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必须在
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这种国际主义
意识促进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产生。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
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他们甚至没有想到,……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
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当然符合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但却使俄国革命有别于以前西欧
各国的革命……。
……“孟什维克和社会主义革命党的口头禅是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
水平。”……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
平”究竟怎样,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
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他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
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本书上
读到过,说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
——列宁《论俄国革命》
请回答:
⑴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述物质生产、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指的是什么。(6
分)
⑵据材料二概括第一国际产生的历史条件。(6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什维克强调的“文化水平”的含义是什么?针对材料
中孟什维克的论调,列宁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
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
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
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
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
的困难。
请回答:
(1)材料一,概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⑵有人依据材料二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
理由。
材料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
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
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
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
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
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
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则青苗之令行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
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
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
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
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
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回答:①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4分)
②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
③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④材料三中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
说明你的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
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
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
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
法权力。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
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
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四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
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
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
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
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材料五
政体 |
形式 |
君主立宪制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
|
共和制 |
议会共和制 |
总统制共和制 |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 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
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3)在学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李明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
步,史航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
(5)上述材料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