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15岁少年秦某辍学后结识了一些不良社会青年,学会了吸烟喝酒,迷恋网络游戏,经常夜不归宿。为满足个人挥霍需求,他常向一些学生收取“保护费”,持刀威胁和抢劫多名学生,作案多起。许多学生屡遭其殴打抢劫却不敢向家长说出心中的委屈。日前,秦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材料二:2013年11月21日,“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在上海举行,据与会人员介绍,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趋势,14—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在逐年提升,至2013年已突破50%,12.2岁为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13—14岁则为不良行为。发生高频区。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要淡谈秦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三个方面即可。6分)
(2)当不法侵害发生时,青少年应如何正确应对?  (两个方面即可。4分)
(3)为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各方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三个方面即可。6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运用法律知识开放性问题 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活中,见过太多不懂得“分享”的孩子。其实也难怪,现代社会“4:2:1”金字塔式的特定家庭模式,使独生子女处于”众人围着小太阳转的怪圈“,从小就享受“万众瞩目”的待遇,属于他的东西从不需要分给别人,不属于他的东西也会有父母千方百计为他弄来。尽管开始只是一个苹果一个梨,但生活点滴的力量可以“穿石”。成长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渐渐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难以与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与人分享……。阅读后回答:
(1)如果这个孩子是你,你应该怎样做?
(2)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凑足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许多人一边对这些陋习义愤填膺,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继续随大流。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又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为抢一个座位大打出手以致头破血流称为“中国式抢座”……
( 1 )“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反映了人们存在一种什么心理?
( 2 )请谈一谈你对这种心理的认识。

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八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但我国的环境形势仍然严峻。
材料一:2013年12月,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我国,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我国将近一半的国土。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自我国有PM2.5记录以来,2013年的雾霾天气格外严重,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13个省市创下了“历史纪录”。“霾”已不陌生,我们的呼吸承受着难以承受之痛。
材料二:水是“生命之源”,但我国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严重。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肆意排放,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将致命性的污水通过高压水井直接注入地下,许多人染上怪病,许多村庄成为“癌症村”。
材料三:美丽中国,一个崭新而又充满诗意的名字。2013年3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各级政府要增强紧迫感,更加主动地采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力推绿色发展,把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属于什么污染?造成的原因有哪些?
(2)三则材料集中反映了什么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什么发展道路?
(3)你认为怎样才能让人民呼吸洁净空气、喝上干净水?(可从国家、企业、公民任一角度回答)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讨论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我国什么基本国情?必须坚持什么道路?
(2)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中你能总结出哪些基本结论或经验?
(3)时代快速发展,改革必须深化。我国为什么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4)面对改革开放的时代趋势,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努力?

为践行真善美,某校开展了“弘扬美德,传递正能量”的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围绕“老人摔倒了扶不扶”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进行班会课讨论。同学们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A.不扶。现在社会上存在着扶老人反被老人讹诈的现象,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B.要扶。如果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而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遇到摔倒在地的老人,你会采取A还是B的行为?简述理由。
(2)B观点的行为向社会传递着什么正能量?
(3)要让A观点的同学打消顾虑,请你就如何加强自我保护给几点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