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果蝇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正常翅和展翅这两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时,以黑身正常翅雌果蝇和灰身展翅雄果蝇为亲本杂交时,子一代雌雄果蝇都表现为灰身展翅和灰身正常翅,且比例为1:1。继续将子一代的灰身展翅果蝇随机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展翅:灰身正常翅:黑身展翅:黑身正常翅=6:3:2:1。
(1)根据子一代的结果可作出的判断是灰身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基因控制的。
(2)根据子二代的结果可作出的判断是①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________定律。②控制翅型的基因出现了________现象。
(3)某同学在培养的野生型果蝇中发现一对变异的星状眼雌雄果蝇,将此对果蝇杂交后,发现子代的雌雄果蝇都出现2/3星状眼,1/3正常眼,这对星状眼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基因用B、b表示)。
(4)实验小组将展翅正常眼果蝇与正常翅星状眼果蝇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相等;将子一代中的展翅星状眼果蝇与异性野生型果蝇杂交,子二代仅出现展翅正常眼果蝇198只、正常翅星状眼的果蝇200只。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翅型和眼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可图示为________和________,子一代展翅星状眼果蝇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
(5)若将上述子一代的展翅星状眼雌雄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1)在基因工程中,A→B为______技术,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其中①为____过程。
(2)加热至94 ℃的目的是使DNA中的_____键断裂
(3)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末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链延伸,最终合成两条DNA分子。
(4)目的基因导入绵羊受体细胞常用______技术。
(5)B→D为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其中④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请写出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的鉴定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 |
1953年 |
1973年 |
1984年 |
1996年 |
叶面积指数 |
2.48 |
6.61 |
11.28 |
17.76 |
光能截获率 |
20.3 |
42.3 |
88.9 |
95.9 |
总初级生产量(t/hm2·a-1) |
17.![]() |
5![]() |
116.61 |
150.81 |
净初级生产量(t/hm2·a-1) |
1.50 |
14.52 |
23.88 |
26.00 |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森林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指数的关系是
。
(3)右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
(4)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垂直分布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8分)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3)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部位)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所示);
第二步: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同学乙在仔细研究了甲的实验设计方案后,向他提出了两点意见。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把同学乙提出的意见补充完整:
(1)在去掉幼叶的同时,还必须,因为。
(2)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对照设置为: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然后
,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以此对照实验来说明。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生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 |
地点A |
地点B |
地点C |
非生物因素 |
地点A |
地点B |
地点C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 |
7 |
5 |
8 |
距地1.5米的光强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湿度(%) |
48 |
35 |
1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的有机物(%) |
6.5 |
3.8 |
205 |
落叶树 |
20 |
5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土壤氨量(mg•kg-1) |
9.4 |
4.5 |
2.3 |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 。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之间的物种关系可表示为下图中的 。
(2)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至少说出两个原因)。
(3)下图方框表示被调查地点的生态系统,用箭头画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