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
材料二 预计“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城乡人口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发展,对人口服务管理理念、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公共资源配置方式、城市提供公共服务管理的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公民应如何参与和配合国家的人口普查。
(2)政府应如何应对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材料一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材料二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1)根据材料一,从《文化生活》文化的作用角度分析,提高广东省省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
材料一某市投资、出口、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单位:%)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投资 |
51.79 |
55.72 |
70.40 |
出口 |
15.87 |
17.67 |
11.54 |
消费 |
42.62 |
43.37 |
43.61 |
注:近几年,该市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而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该市单位GDP能源消耗相当于日本的5倍,美国的2.6倍,德国的3.6倍。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
材料二建设美丽中国,政府、个人应该共同努力。同呼吸、共责任,这个责任政府方面首当其冲。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努力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理念;搞好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污染的防治。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1)材料一反映了该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你认为应怎样促进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职能等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材料二 2013年8月31日,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会议明确,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简述你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广东省各区域主要指标
区域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
||
总额(亿元) |
增长率(%) |
总额(亿元) |
增长率(%) |
|
珠三角 |
47897.25 |
8.1 |
4128.94 |
12.4 |
东翼 |
4112.04 |
10.2 |
226.06 |
17.8 |
西翼 |
4698.38 |
10.1 |
213.33 |
17.8 |
山区 |
3819.19 |
8.7 |
279.02 |
13.3 |
注: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0.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资料来自《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2013年7月29日,广东省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提出在推动粤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不能乱、环境不能坏”两条底线,走出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材料三《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从调研到出台历时半年多。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反复斟酌讨论,并吸收和继承了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根据实际明确了粤东西北地区12市各自的具体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使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1)材料一反映出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可喜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粤东西北应如何坚守“两条底线”。
(3)运用矛盾观说明粤东西北12市的具体发展任务和目标不同的原因,并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主动迎接挑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自贸区将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推动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开放;自贸区遵循竞争的中性原则,各类投资者一律平等,将吸引大量新的企业落户,拉动居民就业;自贸区还选择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演出经纪机构等,居民在自贸区不仅可以买到进口商品,还可以享受外资的医疗服务、原汁原味的国外娱乐项目。
材料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资管理将实现由“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的转变。在负面清单上,国家明确开列不予外商投资准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领域,清单以外领域则充分开放。这种“法无禁止即合法”的管理思路,与之前限定企业“只能做什么”的“正面清单”管理模式相比,无疑会吸引更多外资到来投资、激发企业的主体活力。
(1)结合材料一,谈谈自贸区建设对我国居民的经济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由“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转变。
(3)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自贸区建设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