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过百龄传
秦松龄
锡固多佳山水,间生瑰闳奇特之士,常以道艺为世称述。若倪征君云林以画,华学士鸿山以诗,王佥事仲山以书,乃今过处士百龄者,则以弈。其为道不同,而其声称足以动当世则一也。
百龄名文年,为邑名家子。生而颖慧,好读书。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击退守之法。日:“是无难也。"与人弈,弈辄胜。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时福清叶阁学台山先生,弈品居第二。过锡山,求可与敌者,诸乡先生以百龄应召,至则尚童子也,叶公已奇之。及与弈,叶公辄负。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日:“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百龄艴然①日:“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叶公果益器之,欲与俱北,以学未竞辞。自是百龄之名,噪江以南。
遂益殚精于弈。不几年,学成,日:“可以应当世矣!’’会京师诸公卿闻其名,有以书邀致者,遂至京师。有国手日林符卿,老游公卿间,见百龄年少,意轻之。一日,诸公卿会饮,林君谓百龄曰:“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今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诸公卿皆日:“诺!"遂争出注,约百缗。百龄固谢不敢。林君益骄,益强之,遂对弈。枰未半, 林君面颊发赤热,而百龄信手以应,旁若无人。凡三战,林君三北。诸公卿哗然,日:“林君向固称霸,今得过生,乃夺之矣!’’复皆大笑。于是百龄棋品遂第一,名噪京师。
当是时,居停主②某锦衣者,以事系狱,或谓百龄日:“君为锦衣客,须谨避,不然,祸将及。’’百龄毅然曰:“锦衣遇我厚,今有难而去之,不义。且吾与之交,未尝干以私,祸必不及。’’时同客锦衣者悉被系,百龄竞免。
已天下多故,百龄不欲久留,遂归隐锡山。日与一二酒徒狂啸纵饮,不屑屑与人弈,独征逐角戏以为乐。百龄素贫,出游辄得数百金,辄尽之博篡。其戚党谯呵百龄,百龄日:“吾向者家徒壁立’,今所得资,俱以弈耳。得之弈,失之博,夫复何憾?且人生贵适志,区区逐利者何为?”噫,若百龄者,可谓奇矣!以相国之招而不去,以金吾之祸而不避,至知国家之倾覆而急归;为公卿门下客者垂四十年,而未尝有干请,若百龄者,仅谓之弈人乎哉?
张山来日:善弈者多在垂髫,然其人往往啬于寿。今过君独历四十余载,岂其命名为之兆耶?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艴(m)然:生气的样子。②居停主:出租房屋的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当阳负阳:假装 |
B.乃夺之矣夺:改变 |
C.其戚党谯呵百龄谯:责怪 |
D.且人生贵适志适:舒适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过锡山,求可与敌者至则尚童子也 |
B.则与一生彘肩学而不思则罔 |
C.以相国之招而不去然其人往往啬于寿 |
D.因人之力而敝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4分)
(2)为公卿门下客者垂四十年,而未尝有干请,若百龄者,仅谓之弈人乎哉?(4分)第工卷文言文中,过百龄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文言文阅读
李姬传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①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中郎:指东汉名士蔡邕,官左中郎将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善:与(人)要好 |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偿:酬报 |
C.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昵:亲附 |
D.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固:本来 |
李姬即李香君,后人对她有“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评价,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李姬这一品节的一组是()
①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②能辨别土大夫贤否③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④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⑤仰遣人数召如府宴饮,姬固却之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香是歌姬出身,她善于演唱,同时知书达礼,在风尘中却不落流俗,年少时跟从吴人周如松学习歌唱,她略读诗书,而且能清醒地辨别士大夫贤明与否。 |
B.阮大铖退居金陵后,遭到正直人士的抨击,他假装和自己交好的王将军一起请侯方域帮他从中和解,后来被李香识破,于是侯方域借故不与王将军相见,使其辞别而去。 |
C.侯生后来赴考名落孙山,李香为他设宴饯行,她肯定了侯公子的才华与文章,并认为他在品行上高过蔡邕,希望他不要忘记自己所唱的《琵琶词》。 |
D.本文突出了李香的见识和品格,歌颂了她和侯方域之间真挚的爱情,写法上也颇有特色,如开头写贞丽的文字对写李香君有很好的衬托作用。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起元传
周起元,字仲先,海澄人。万历二十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知浮梁、南昌,以廉惠称。
行取①入都,注湖广道御史。方候命,值京察。……居二年,御史命始下。
会太仆少卿徐兆魁以攻东林为御史钱春所劾,起元亦疏劾之。奸人刘荩臣,疏诋顾宪成②。起元愤,力斥其谬。荩臣遂讦起元,益诋宪成。起元再疏极论,其同官翟凤翀、余懋衡、徐良彦、魏云中、李邦华、王时熙亦交章论列。……吏部侍郎方从哲由中旨③起官,起元力言不可。吏部尚书赵焕出云中、时熙于外,起元劾其背旨擅权,坐停俸。
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卒以东林故,出为广西参议,分守右江道。柳州大饥,群盗蜂起,起元单骑招剧贼,而振恤饥民甚至。移四川副使,未上。会辽阳破,廷议通州重地,宜设监司,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
天启三年入为太仆少卿。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十府。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遇大水,百方拯恤,民忘其困。织造中官李实素贪横,妄增定额。苏州同知杨姜署府事,实恶其不屈,摭他事劾之。起元至,即为姜辨冤,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实欲姜行属吏礼,再疏诬逮之。起元再疏雪姜。魏忠贤庇实,取严旨责起元,令速上姜贪劣状。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忠贤大怒,矫旨斥姜为民。实以此敛威。
六年二月,忠贤欲杀高攀龙、周顺昌六人,令其党李永贞、李朝钦诬起元为巡抚时乾没④帑金十余万。矫旨逮起元,缇⑤使至漳州,士民大惊,又传闻退赃即可赎身,于是父老在四城门设了木柜,号召投钱。不数日钱满,缇使也为之感动。周起元被押解至京,落于都指挥佥事许显纯之手。许“略晓文墨,性残酷”,杨涟等十余人皆死其手。周起元身受严刑,屈打成招,九月毙之狱中,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后人称周起元、高攀龙等七人为“后七君子”。
(选自《明史·周起元传》,有删节)
【注】①行取:明制,地方官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清初沿袭。②顾宪成:东林党领袖。③中旨:唐、宋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④乾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⑤缇:指逮捕犯人的骑兵。下列句子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诋顾宪成诋:毁谤 |
B.荩臣遂讦起元讦:攻击 |
C.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侵:侵犯 |
D.矫旨斥姜为民矫:矫情 |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周起元“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起元愤,力斥其谬②而振恤饥民甚至③实以此敛威④起元再疏雪姜⑤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⑥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
A.①③④ | B.①④⑥ | C.②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起元按行取制度赴京待命,拟任湖广道御史,但由于无端被卷入党派之争,两年后才正式任职。 |
B.周起元同情并支持东林党,多次上奏疏弹劾那些诋毁东林党的朝中大臣,他也因此而被贬官。 |
C.周起元廉洁爱民,巡抚苏、松十府,不取百姓一丝一物,并与贪婪蛮横的李实直接展开斗争。 |
D.周起元被诬告后,漳州的父老百姓在四个城门设了木柜,号召人们为他凑足钱,想为他赎身。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
(2)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视为止,行为迟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③合于《桑林》之舞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 | B.而刀刃者无厚 |
C.虽然,每至于族 | D.视为止,行为迟 |
写出两个与本段文字有关的成语。
庖丁解牛技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赠送 |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告诉 |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模仿 |
D.是以好之而不厌厌:满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以其物,以其人也王好战,请以战喻 |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C.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D.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2分)
把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所败。帝恨不用浩言(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