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你另选两个不同角度,以网民的身份发帖点评,要求观点鲜明,每条不超过20字。
自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央视《新闻联播》逐步改版,此举被称之为《新闻联播》的“变脸”。2014年1月1日的《新闻联播》播音员康辉在最后总结道“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1月2日,《新闻联播》播出“生活服务台”专题,内容是“冬季雪天路滑,驾车有技术”,向观众介绍了几项雪地开车的注意事项;1月3日,石家庄“豆饼大叔”姚彦君在《新闻联播》中亮相,1月4日《新闻联播》头条关注成都曹家巷拆迁,时长近6分钟。而1月12日的《新闻联播》更是头条开始一连五段关注全国多个城市的雾霾天气。此后,《新闻联播》更是开始了连续7天关于PM2.5的追踪报道。
【网民1】播报亲民化,彰显亲和力和感染力。
【网民2】                    
【网民3】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关于“同桌妈妈陶艳波”的一段材料,假如请你向“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推荐她,请组织语言写出推荐的理由(可以概括主要事迹及评价,不超过80字)。
陶艳波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里的妈妈为了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推荐词:

仿照下面的句式,选用新的本体和喻体,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不必与原句字数相等)
示例:生活是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仿写:

交际中“称谓”很重要,用得是否恰当,不但会影响交流效果,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称呼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叫“姑父”,林黛玉称呼史太君叫“外祖母”。请你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身份、亲戚关系,设计一段林黛玉与王夫人初次见面的对话。注意:对话中必须含有亲属称谓,并注意称谓的准确得体。
林黛玉:
王夫人:

根据下面划线例句,仿写两个句子,注意句式一致,内容相关联。
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例句相同。
示例: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仿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