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图2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寒冷环境下激素 (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 ,同时机体还通过 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当人处在高温作业情况下,因失水过多导致 ,促使下丘脑分泌 增加,减少尿量。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如图2的B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 ,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2中A图所示的生理活动 ,图中所示激素的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具膜细胞器有 。肝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
(4)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图3表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 (成功或失败),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 。人体内胰岛素降低血糖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8分,每空1分)下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阁。请据图回答:
(1)分别刺激图中1,2,3,4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__________,肌肉和支配它的 合称为效应器。
(2)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 。
(3)a神经元与b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 。此处7所包含的化学递质只能由[ ]释放,作用于[ ]。
(4)结构6(细胞器)的生理意义是。在正常供氧条件下,6内外CO2浓度差的特点是 。
(8分,每空1分)下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1)途径1、4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
(2)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3)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4)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品种C的基因型是,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图乙为棚内植物各时吸收CO2的速率,假若一昼夜6时日出,18时日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与大棚内CO2浓度变化有关的两种细胞器是和。
(2)一昼夜中CO2光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此时间点的含义是。
(3)一昼夜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点是。
(4)在植株正常生长情况下,理论上你认为图甲中的B点有机物应C点〈填“等于”、“大于”或“小于”)。A点时C3的含量(填“较高”、“较低”)。
(5)若10时的气温与夜间相同,则棚内植物10时的光照下,1h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
。
(6)假设一昼夜中12时光照最强,请在乙图中补画出12时至24时的CO2吸收速率曲线。
(6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下图中A、B是呼吸道管壁上分布最多的两种细胞结构示意图,即纤毛细胞和黏液腺细胞,当灰尘、病菌等异物进入时,呼吸道可将包裹异物的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将痰排出体外。观察图中细胞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填字母)是黏液腺细胞,其细胞器中,特别发达,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粘住灰尘、细菌,湿润气管。
(2)纤毛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最显著的特点是。
(3)与所有上皮细胞一样,呼吸道上皮细胞也不断衰老、脱落,并被底部向上推进的新细胞所代替,图中C、D细胞位于A、B的底部且无突出特征,它们均属于未分化的细胞,其中(填字母)细胞可能分化为纤毛细胞,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8分,每空1分)下图1表示将人的成纤维细胞与小鼠细胞进行融合,获得部分杂种细胞的过程(注:杂种细胞中人类的染色体会随机丢失,各种杂种细胞保留人类染色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表1表示杂种细胞中基因的存在与人体染色体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杂种细胞中基因的存在与人体染色体间的关系
杂种细胞系 |
||||||
A |
B |
C |
D |
E |
||
人体基因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人体染色体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据图1和表1回答问题:
(1)图1中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至少写出两种),再
用特定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种细胞。
(2)培养杂种细胞时,根据细胞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严格配制培养基,此外经常会在培养基中加入。培养过程细胞需置于含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3)若只考虑人的成纤维细胞与鼠细胞两两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假如每种杂种细胞只保留了人的1条染色体,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考虑,杂种细胞可能有种。
(4)据表1推测,第2染色体上有第基因,可进一步证明萨顿的假说(萨顿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正确的。人体中,第1基因和第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