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无籽葡萄含糖量高、口感好,食用方便及不会给小孩造成籽粒误入气管的危险等优点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据形成原理,可将无籽葡萄分为:天然无籽葡萄和人工培育无籽葡萄。
天然无籽葡萄是由于种种原因,个别葡糖植株或枝条发生变异,结出了无子果实。人们就取其枝条采用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手段将其保存下来,形成了无籽品种。在通过扦插繁殖无籽葡萄的过程中,葡糖枝条生根情况是培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萘乙酸(NAA)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葡萄枝条若干、烧杯、培养皿、量筒、NAA、蒸馏水等。
配制一系列具有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5份,编号为1~5号。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葡萄枝条随机均分为5等份;
第二步:将5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5号NAA溶液中: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第四步:每天对扦插的枝条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①该实验中,当NAA的浓度为12mg·L-1的枝条不能生根的原因是______。正式试验中配置的NAA溶液浓度依次为______(浓度梯度差为1.0mg·L-1)
②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观察指标除此之外,还可以是______。同时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_______。
人工培育无籽葡萄时,可采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_______(未授粉/已授粉)的雌蕊柱头。由此获得的无籽葡萄品种经扦插繁殖,正常种植,其结出的葡萄_____(有/无)种子。
为探索葡萄的最佳种植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图甲表示葡萄植株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氧气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A)以及黑暗条件下氧气吸收量与温度的关系(B);图乙表示在20℃条件下葡萄植株氧气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可以看出,在____℃时,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
②图乙中的D点的值是_____mg/h。
③在温度下降到15℃的过程中,图乙中A,B,C三点移动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葡糖的最佳种植条件为;温度_____℃,光照强度为_____点。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每空1分)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mg/100cm2叶·小时)
A植物
1
3
11
5.5
B植物
3
9
30
15

(1)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外因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跟不上反应。
(3)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mg CO2/100 cm2叶·小时)。
(4)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右图①。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右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原因是

Ⅱ(每空2分)某研究小组用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可先在叶柄基部用热水、或热石蜡液烫伤或用呼吸抑制剂处理)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mg),获得相应数据,分别记为MA、MB。
(1)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假设实验选定的叶片数目为3)。
(2)请计算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单位时间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h)

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1 mol r一氨基丁酸和1 molC0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最适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A和图B。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曲线表示产物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该因变量为
(2)针对图B的结果,你认为该实验最初探究的问题可能是
(3)若将反应中谷氨酸脱羧酶含量增加一倍,请在图A中画出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用“1”标注)。
(4)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酶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可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人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B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用“2”标注)。
(5)若将反应条件中的温度升高10℃(酶的结构没有受到破坏),请在图A中画出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用“3”标注)。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D细胞含有光合色素。请分析回答:

(1)上图中,图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2)上图所示细胞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填代号)。
(3)与B细胞相比,A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结构是
(4)A、B、C细胞中的哪些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5)图A所示细胞是否是理想的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为什么?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
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
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园桃
矮化蠕桃
矮化园桃

乔化蟠桃×矮化园桃
41
0
0
42

乔化蟠桃×乔化园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
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
合作用,如图二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天,影响植物A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答二点即可)。
(2)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6H12O6的原因是 ,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
(3)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变化的差异是
(4)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