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南京一家报纸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太仓一村民打官司告赢高速路公司”的新闻。
据报道,自从9年前沿江高速公路开通后,距高速隔离栅仅10米远的太仓村民许某一家的房子内外就随着滚滚车流成了“一个高分贝的大声场”,全家人说话基本靠喊。到了晚上睡觉,家人更要忍受高强度大车灯光污染。许家一纸诉状把江苏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法院一审裁定,沿江高速从通车之日起每月赔偿许家噪声污染损失200元,直至修建隔音墙把噪音降至国家标准之下。不久前,双方达成包括预拆迁在内的一揽子解决协议,该案以许家的维权初步胜利而结案。
(1)许家的维权胜利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享有哪种保障?
(2)这一案例启示我们应当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3)假如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你该怎样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中国氢弹之父,89岁高龄的于敏,报国心皎洁,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材料二: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的途径,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让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 2014年9月1日,我市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1)材料一中于敏做法体现了“爱国、敬业”,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哪一个层面所倡导的内容。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和青少年应做怎样的努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一:法治中国的世界回响。据国外相关媒体报道,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提升中国的国家治理,将对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在世界的注视下,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新的路线图已经展开。国际社会相信,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将为世界带来谋发展、促繁荣新的信心与希望。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国家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1)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国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青少年如何为落实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作出努力?
[关注生态,法治先行]
材料一:机动车增长与机动车排污量关系图。
材料二:自1989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实施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多部环保法律。2013年,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重点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治理策略和技术体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二体现了国家为解决上述大气污染问题采取了哪些策略?
(2)结合材料一,运用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知识,谈谈公民怎样做才能处理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图一:广东全面建设小康完成情况如图:
材料一: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我省为了建成全面建设小康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省已经出台了《广东GDP指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工作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建议各部门共同抓好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
(1)结合图一,请你描绘广东全面建成小康后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结合材料一,从公平的角度,我省实施全面小康的举措有何重大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首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97—2013年香港回归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香港本地生产总值:1997年, 1.37万亿港元,2013年达到2.12万亿港元;人均本地生产总值:1997年2.528万美元,2013年达到3.8074万美元(居全球第七位);香港对外商品贸易总额:1997年3.07万亿港元,到2013年达到7.62万亿港元。
注:(数据来自《“一国两制”在香港特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
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