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我国吸引外资进一步扩大,许多发达国家纷纷看好中国,投资效益进一步攀升,同时我国内地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的工作也有所发展。我国的西南某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该地区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投资。据统计,2011年下半年,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20多亿美元,吸引国内其他地区投资300多亿元,大大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1)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说明外商投资中国的原因。
(2)外资涌入我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2月中国园艺学会的一些专家分析了我国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不顾条件,盲目发展。一些地方领导不顾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重形式轻实效,搞所谓公路两旁“一律”种果,弄得当地群众苦不堪言。个别地方已出现水果滞销,价格下降,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二是粗放经营,效益不高。目前我国果品平均亩产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投产果园有30%为低产劣质园。有些果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比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单产低,质量差,所以效益不高。
联系所学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分析材料中两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活力与担当。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入世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与摩擦并存。尤其是近两年来,在频频来袭的经济“寒流”中,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新呈现抬头趋势,为经济回暖制造了一系列障碍。我国东南沿海某外贸大省,2011年上半年共遭遇“两反两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案件14起,涉案金额8012 7)-美元,涉案企业234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涉案金额增长1.32倍。
(1)假如你是其中一家涉案企业的负责人,面对国际竞争中不公平的待遇,你认为企业怎样做才能既维护自身利益,又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10分)
材料二 中国“入世”十年来,截止2011年8月,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与数量飙升同步,汽车的档次也日渐提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停车紧张等。 汽车产业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空气污染问题。
(2)中国入世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观点?
材料 2010年国家继续 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安排“三农”投入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等把事办好,真正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知识,说明系列惠民措施对扩大消费的作用。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后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材料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劳动来创造”,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1)依据材料一,从哲学上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材料二: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实现中国梦,必须建设文化强国。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于每年春节期间在全球五大洲华侨华人聚居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慰侨访演活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
(1)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