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与此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黄山市要坚持政府引导,立足市情,盘活老城资源,大力扶持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坚持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非文化企业以及非国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黄山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4分)关注民生推动改革是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庄严承诺,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有关问题
(1) 材料一
(1)分析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现象及二者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表l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关注民生,首先就要了解民生。“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 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为了进一步察民情、体民意,2012年12月, 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新一届党中央和中央政府要求各级机关要更加深入基层,要“接地气”听取基层群众不同的声音。“接地气”成了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工作妁新气象,深得民心。
(2)联系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强调“接地气”的依据。
材料三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写道:人类都有自私利已的天性, 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倘若^^壬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自 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有一双手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政府不必 为此进行干涉。
(3)评析亚当•斯密的上述观点,并简要说明其对我们今天经济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6分)
(26分)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地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资源均衡配里,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 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 益分舡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保底收 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
材料二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D县注重用文化乐民、育民、惠民。突出文化引领作 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断丰富新村建设内涵;突出文化特色品位,总体定位“民居风格协 调一致,色调清新淡雅”,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风韵;突出文化成果共享,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突出文化塑造功能,蝥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魂”,提振农民精气神。
(1)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该地实现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各项举措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说明D县新农村建设注重文化建设的原因?
(3)运用文化知识,说明D县是如何铸就新农村建设灵魂的?(ll分)
(26分)能源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續发展,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 结构,构建安全、穗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注:201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23.7%,而我国仅占45%,2012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接近30%。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逐步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建立上下游价格合理传导机制。”
(1) 联系材料一,概括图3反映了的我国天然气发展哪些经济信息。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合理性。
(2) 根据我国天然气现实情况和价格改革的要求,简要评析李嘉图的经济自由和自由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材料二 在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的背景下,国际能猓价格总体呈现上涨态势。金融资本 投机形成“投机溢价”(溢价是指较正常竞争条件下高出市场价格的那部分价格),国际局势动荡形成“安全溢价”,生态环境标准提高形成“环境溢价”。发达国家将继续掌控世界能深资源和市场主导权,能源市场波动将主要給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和压力。
(3) 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为我国应对好国际能源市场风险和压力提出对策。 (8分)
(28分)实体经济是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它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当•斯密说:“国民财富非由不能消费的货币财富组成的,而是由社会劳 动每年生产的可消费的货物组成的。”实体经济是构成财富“物质内容”的源泉,其规模 和水平决定财富数量和质量,“国人苟能多一实业,则国家多一分之富矣”(孙中山语)。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 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1)结合亚当.斯密的财富观的有关内容,简要说明我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下图是我国2008—201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情况:
注: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材料三当前,我国工业大而不强,产业层次低、升级慢、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旧十 分突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弱。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而散的现象比较突出,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缺乏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产业集中度低。
(2)概括材料二(含注)显示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三,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就如何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四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不少资本转向民间借贷、炒房、股票等市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艰难”的局面。 其实,虚拟经济是依附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背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则会诱发经济“泡沫”、滞碍生产效率、触动风险底线。 因此,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本取向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虚”相生、良性互动。
结合材料四,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24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追逐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其中三个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同学:
【强国梦,几代人的夙愿】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但面对未来,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国际竞争也在加剧……成就“中国梦”,对于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关键在于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从而将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谈谈党应如何审时度势带领人民成就“中国梦”。
第二组同学:
【宪政梦,不断接近梦想】201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实行30周年。我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法制保证。维护宪法权成,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起建设,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社会各方面应如何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第三组同学:
【中国梦,承继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 贵”、“和绥四方、礼通天下”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