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其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说:“看不见的手推动社会进步的效力比看得见的手治理衰退的效力更太”。但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拉美的实施,却使拉美陷入严重的困境;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助长了金融自由化,是导致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措施,以降低市场和债务风险。针对这些举措,有人提出“凯恩斯又将灿烂”,“新自由主义必将遇冷”。
(1)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中屡遭重创,这说明了什么?(6分)
(2)你对“凯恩斯又将灿烂”、“新自由主义必将遇冷”是怎样认识的?(6分)

“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是江苏省委确定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它是在全省范围公开征集的6300多条自投稿件中,经过专家层层遴选、分析论证,最后概括提炼出来的。江苏文化底蕴深厚,以“三创三先”为江苏精神,既富有江苏地域传统特色,又极具现代发展意识。
“三创三先”精神是对“三创”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既反映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实践要求,又展现了全省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是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力量源泉。
(1)请分析材料蕴含的唯物论和认识论道理。(6分)
(2)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新时期江苏精神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6分)

材料一:2011年江苏及部分省市最低工资情况比较
图表1:江苏省最低工资标准增长情况图表2:部分省市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

材料二:有市民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江苏经济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理由是:江苏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江苏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不复存在。
(1)请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8分)

(14分)材料一 2010年的十月秋风里,科学界两位大师——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相继逝世。双星陨落,给我国科学界带来巨大损失。“我们要为国家争气!”这就是贝老留给中国科学界最后的遗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钱学森终身为之奋斗的誓言。
(1)两位科学家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深厚的情怀。(1分)
材料二晚年的钱学森仍然密切跟踪最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并向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建言。钱老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独创的东西,缺乏创新精神。”“我今年已九十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2)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钱老产生忧虑的原因。(7分)
材料三钱学森不仅在科技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曾有不少人希望给钱学森写传记,都被他拒绝了;对于别人给他的赞誉,他总是说“我不敢当。”
(3)钱学森的事迹对我们中学生健康成长有何启迪?(6分)

(14分)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在90年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不断从中华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伟大精神;党所培育形成的伟大精神,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需要继续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
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的必要性是什么?(6分)
(2)在当代中国,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