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清朝政府华侨观念以及华侨政策的转变,学者颜清湟把它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清初阶段,清政府因袭明朝的政策和观念,起初将华侨视为“弃民”、“罪犯”和“潜在的汉奸”,后又将之视为“政治犯”、“谋反者”和“叛逆”。
二是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将华侨视为“汉奸”,其原因在于清朝统治者认为华侨对外来侵略者给予帮助。
三是1860—1876年期间,清政府将华侨视为“苦力”。其原因在于1860年英国强迫中国允许其臣民在英殖民地工作后,清政府对出洋华人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转而较为同情这些受拐卖的华侨。
四是1876年后,清政府将华侨视为“华民”、“华工”“华商”和“华侨绅商”。这表明中国已承认华侨是不应再受侵犯的合法公民。
由此看来,清政府由以前的弃侨转向护侨,始于1860年之后。而且,在这一政策转变过程中,华侨的人权逐步得以体现和维护。特别是1876年后,清政府开始视华侨为“华民”、“华工”“华商”和“华侨绅商”。到了1892年,薛福成接到黄遵宪请求朝廷豁除海禁的上疏,就给总理衙门大臣上书专论豁除海禁以招徕华民。1893年9月13日,清朝政府终于废除了传统的海禁政策,准许旅居外国的华民自由回国。从此,海外华侨与国内臣民处于基本平等的地位。
——摘编自颜清湟:《清朝对华侨看法的变化》《南洋资料译丛》1984年第3期
(1)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华侨观念及华侨政策的演变。
(2)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演变的原因。你怎样理解上述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
材料二“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处。军机处的工作:接折:军机章京将官员奏折送军机大臣阅。述旨: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并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交发:皇帝朱笔改定奏折,军机处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封柜: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收柜题封。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为避免这一问题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及特点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
(4)依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不得直接引用材料原话)。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孔孟以至宋元明之理学家,侧重内心生活之修养,其结果为精神文明。三百年来之欧洲,侧重以人力支配自然界,故其结果为物质文明。”“所谓精神与物质者:科学之为用,专注于向外,其结果则试验室与工厂遍国中也。……抑知一国偏重工商,是否为正当之人生观,是否为正当之文化,在欧洲人观之,已成大疑问矣。……对于物质文明,不胜务外逐物之感。厌恶之论,已屡见不一见矣。此精神与物质之轻重,不可不注意才一也。”
——张君劢《人生观》(1923年2月)
材料二:科学不但无所谓内外,而且是教育同教养最好的工具。因为天天求真理,时时想破除成见,不但使学科学的人有求真理的能力,而且有爱真理的诚心。无论遇见什么事,都能平心静气去勇于研究,从复杂中求简单,从紊乱中求秩序,拿论理来训练他的意想。……了然于宇宙生物心理种种的关系,才能够知道生活的乐趣。
——丁文江《玄学与科学》(1923年4月)
材料三:欧洲的科学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地位,不怕玄学鬼来攻击了。几个反动的哲学家,平素饱餍了科学的滋味,偶尔对科学发几句牢骚,就像富贵人家吃厌了鱼肉。……一到中国,便不同了,中国此时还不曾享着科学的赐福,更谈不上科学带来的“灾难”。我们试睁开眼看看:这遍地的乩坛道院,这遍地的仙方鬼照相,这样不发达的交通,这样不发达的农业——我们哪里配排斥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
材料四: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1864年,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
——解恩泽《科学蒙难集》
材料五:赫胥黎说:我认为,人类的高贵身分并不会由人猿同祖而降低。因为,只有人才具有创造可理解的和合理的语言的天才,就凭这种语言,在他生存的时期逐渐积累经验和组织经验;而这些经验对其他动物来说,当个体生命结束的时候就会完全丧失了。因此,人类现在好像站在大山顶上一样,远远高于他的卑贱的伙伴的水平,改变了他粗野的本性,放射出真理和智慧的光芒。
——《达尔文》
材料六:严复表述的振聋发聩之处在于“生存斗争”的达尔文主义学说,及其阴郁的推论——“自然选择”。严复创造了两个汉语语汇来表达这些概念:“物竞”和“天择”。“物竞者”,严复说,“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 通过将两者合而为一,严复创造了新的四言习语——“物竞天择”——来指称这两个深具影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口号。
——[美]浦嘉珉著,钟永强译《中国与达尔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对科学分别持何态度?与材料六严复的话相比,从语言特色的角度看,材料二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推断当时与科学对立的“玄学”主要指什么?材料三中的胡适为什么认为当时中国“不配排斥科学”?
(3)材料四集中反映了哪些冲突?原因何在?
(4)据材料五,赫胥黎认为人与动物相比之所以高贵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和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的分岐(从世界观和论证方法两个方面去说明)。
(5)据材料六,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宣传进化论的原因何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
——《日知录》卷一八
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
——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有哪些“叛圣”、“非圣”、“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的观点?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评述李贽的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他们发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
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通过有何意义?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这里的“笼子”指白宫)——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材料三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比较项目 |
美国 |
英国 |
政体 |
①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
② |
世袭 |
国家元首任职 |
任期制 |
③ |
国家元首权限 |
有实权 |
无实权 |
政府首脑 |
④ |
首相 |
⑶补充完成材料三表格,写出①②③④所对应内容。
⑷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在性质和作用上有何相同点?
古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而罗马法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镇的大小。
在古希腊,每一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城邦的特点。
材料二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伯利克里
⑵材料二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你是如何认识伯利克里所说的“政权在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材料三第9表不得提案任何仅涉及某一个人的法律;如果处罚关系公民的人身或生命,必须由公民大会,且须由监察官审查登记之公民决定。一位合法任命的法官或仲裁人如果司法时有受贿情事,将受死刑之惩处……任何人不得将任何尚未定罪的人,置于死地。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⑶有人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这种看法合理吗?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看法。
材料四夫妻双方离婚的法定原因,其中片面离婚有下列三种:一是友好离婚,即由一方提出,但不是由于对方的过失而另有正当原因,对当事人双方都不加制裁;二是有正当原因离婚,即因对方有过失而提出离婚的;三是无原因片面离婚,一方主张离婚却无任何正当理由,以致无过失一方遭受损失,这种离婚虽获准许,但对主张离婚的一方给予制裁。
---《查士丁尼第117号新敕令》
材料五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
⑷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罗马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马法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