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一一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
材料二在追求“一”的政治心态支配下,政治主 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 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 归于“一”的冲动。得“一”则安,出现“多”、“杂”、“乱”则惶惶然。……自战国秦汉以后,作为政治制度上的“一”即定型为一种僵固的模式,一直到古代社会的终结,这个模式都没有突破。它一次次遇到危机,但它仍能在危机中屹立不动;它的表层结构一次次被破坏,但从深层结构中又一次次复制和再生出来。这种千年不变的历史塑成了中国人一种静态和循环的历史感。
一一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
(1)你认为“一”与“多”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一”与“多”两种个性特征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自秦汉至明清,中国政治制度上的“一”是怎样一次次被破坏、又一次次复制和再生的? (6分)以雅典的权力机构为例说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多元主义特征.

“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分)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 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 “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 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 ”的三步走战略。
――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分)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分布表

材料二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推动甚至引领世界前进近两千年。在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中,闪耀着四颗光彩夺目的巨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及活字印刷术。它们对推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向更新的领域探索起了巨大作用。其次,我国在科学技术的其他领域也很早就有了高度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一些主要的学科体系和数学、天文、医学、农学等已基本形成;冶铸、纺织、化工、建筑、造船等重要生产技术也趋于成熟,到隋唐宋元,则有了更大的发展,直到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数学,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位制的国家之一,是筹算和珠算以及相应的计算工具的创造者;天文学、物理化学、医药学、农学、冶铸、采掘、纺织、机械、造船等我国隋唐时都有了,宋代的造船业也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总之。我国的科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但从16世纪以后就每况愈下,逐渐落后了。
——摘自《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论文
(1)读“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分布表”,说出宋以前与宋以后杰出人物的分布有什么变化?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来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对外交流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的国旗为三色旗,它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材料二有学者说:“若就经济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工业革命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毋庸置疑,法国人有足够多的理由为法兰西文化当年的辉煌感到自豪。……世界各国的人民在提及法兰西文化时,不仅是油然的生敬,而且还每每心存感激。”
──吕一民著《法国通史》
材料三 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由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新的政府应当建立在最能保障人民的安全与幸福的原则之上,并应按照符合这种原则的形式组织它的权力机关。
──《独立宣言》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的法兰西文化对欧洲和世界的贡献。
(2)材料三中“政府的合法权力”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美国“政府的合法权力”是如何实现的?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历代中国人都在追逐美好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 在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65年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儒家“中国梦”的核心内容。(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重大的革命实践活动?(7分)
(3)指出材料三、四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建国以来“中国梦”的实践者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