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除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之外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吸引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的建立基于游牧文明征服农耕文明这样一个民族融合模式。汉族人对于满洲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诸如圈地运动、剃发易服等,都表示强烈不合作和反抗。……清王朝若没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结束基于民族冲突的动荡时局,那么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民众富足、文化繁荣就无从谈起,其统治也很可能如元朝经过短暂的形式统一之后分崩离析。
——《论康熙治国与清初文化软实力》 摘自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 颁布了宪法, 稳定了政局。拿破仑与教皇达成协议, 1802年正式实施《政教协议》, 恢复宗教信仰自由, 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宗教矛盾, 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1804年制定《拿破仑法典》, 从法律上巩固了大革命的所有制关系, 确保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摘编自赵立冲《伟人与历史—论拿破仑的两重性》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1)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皇帝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特点,并举出具体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在构建法国“软实力”方面的建树及其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全球化加速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三: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 •中世纪卷》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4分)

政治与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请你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摘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一 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特别是像英国这种规模的国家要想争当世界第一,就必须始终掌握领先的法宝,必须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制度创新能力由此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的特点和进步作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制度方面创新的主要表现和实现途径。
(3)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论证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出中外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势有哪些?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变中不断的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王朝建立以后,吸取汉唐的历史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屈超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1)根据图一、图二,概括指出秦朝、汉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管理地方?汉初实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如何解决?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北宋“在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采取的改革措施,并加以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秦、汉、宋三代在地方管理上共同的趋向是什么?

我们走过的2014,饱含敬畏,充满力量。
又一个甲午之年。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00周年,也是“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这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诞生60周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30周年,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诞辰110周年。这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新京报2015年1月1日新年社论
(1)材料中纪念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分界线,战前清政府走上自救之路,战后国人走上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核心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学习西方的探索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
(2)材料中纪念的新中国成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中“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让20世纪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推动巨变发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
(4)思想理论改变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思想谈谈你对理论创新的认识。

(10分)14世纪以后,人文精神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而,如果是简单的“复古”,那就不是“再生”了。“文艺复兴”之所以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具有一种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冲击力。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它的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人文主义反对上帝或教会。”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有何特点?(3分)
(2)材料三中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哪一国家? (2分)这个国家的政体是如何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2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主要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