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除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之外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吸引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的建立基于游牧文明征服农耕文明这样一个民族融合模式。汉族人对于满洲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诸如圈地运动、剃发易服等,都表示强烈不合作和反抗。……清王朝若没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结束基于民族冲突的动荡时局,那么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民众富足、文化繁荣就无从谈起,其统治也很可能如元朝经过短暂的形式统一之后分崩离析。
——《论康熙治国与清初文化软实力》 摘自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 颁布了宪法, 稳定了政局。拿破仑与教皇达成协议, 1802年正式实施《政教协议》, 恢复宗教信仰自由, 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宗教矛盾, 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1804年制定《拿破仑法典》, 从法律上巩固了大革命的所有制关系, 确保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摘编自赵立冲《伟人与历史—论拿破仑的两重性》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1)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皇帝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特点,并举出具体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在构建法国“软实力”方面的建树及其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全球化加速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国家对我们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评价非常高,甚至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同四大发明一样,对西方影响非常大。据此回答:
(1)科举制正式形成于哪一朝代?它基于一种什么原则为西方大力推崇?
(2)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的实行有何进步意义?
(3)有人说:现行高考制度仍然有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子。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面对危机的打击,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质是什么?它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新模式?
(3)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为什么会迅速漫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1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何历史作用?
(2)1924年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提出了什么具体的革命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哪次会议确定其为党的指导思想?
(4)材料三反映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哪一重大理论的发展过程?其中用什么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0年5月11日,在英国伦敦,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前发表讲话。卡梅伦当晚接任首相职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权卡梅伦组建英国新一届内阁。
——中新社伦敦2010年5月11日电
材料三: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领导。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
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制度?哪部法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法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梅伦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以他为首的新内阁实际向谁负责?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对英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为更好的治理国家,求贤若喝的汉武帝诏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董仲舒便是其中之一。汉武帝向董仲舒提出的问题是:“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材料二:(汉武帝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作答。由于对策的首篇专谈“天人关系”问题,因此这三问三答以“天人三策”为名而载入于史册。)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上汉武帝书云:“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利,刑戳妄加,民愁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罪徒)充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贾人有市籍不许以名占田也。若贾人更占田,则没其田业僮仆,皆入之于官……以塞兼并之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当时所欲求解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实质。汉武帝是如何对待董仲舒的建议的?
(3)材料三中董仲舒的上书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源是什么?他主张如何对待这一现象?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