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代精神既是走进历史也是关注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1916年6月4日,天津((社会教育星期报》刊载了由实业家宋则久撰写的《维持国货歌》:
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
洋货好,洋货好,中国立场立不住,穷人遍地怎样了。
洋货好,洋货好,漏卮不塞国将亡,高丽前车不远了。
国货好,国货好,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场多时闲人少。
国货好,国货好,衣食充足知礼义,地方安靖盗贼少。
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伴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救亡歌曲通过银幕、舞台、广播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民众歌咏会”等歌咏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逐渐群众性歌咏热潮。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激发起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热情,他们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歌曲传唱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38年1月,“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武汉成立,提出“要用歌咏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把他们唱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规模宏大的群众歌咏活动唱响着团结抗战的激昂旋律。
——摘编自陈聆群《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材料四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华诞。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
序号 |
资料 |
序号 |
资料 |
①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⑦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② |
“双百方针” |
⑧ |
万隆亚非会议 |
③ |
香港、澳门回归 |
⑨ |
“两弹一星” |
④ |
《论十大关系》 |
⑩ |
恢复高考制度 |
⑤ |
重返联合国 |
⑪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⑥ |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
⑫ |
邓小平南方谈话 |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其历史价值。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汉武帝“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她。
(2)材料二的《维持国货歌》反映的是当时哪一场群众斗争的基本诉求?根据歌谣唱词,归纳“维持国货”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蓬勃兴起的原因。指出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4)结合材料四的展览要求,从表中选择至少三条资料提炼出一个具体主题,并对所选资料中的任意两条予以相应阐释。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予以说明。(要求:列出所选资料序号,主题立意明确。补充的新资料不能在图表中选取。)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现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为奴隶。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
(1)以上法律条文能否真正限制贵族的特权? 为什么?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二铜表法》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顺治年间)“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枢垣记略》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顺治年间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该特点存在着怎样的弊端?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雍正设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军机处有何特点?有何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
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过程中的两对矛盾是什么?
(2)以唐朝和明朝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中央矛盾的?
(3)该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何积极影响?又有何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