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可见
| A.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 |
| B.“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 |
| 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
| 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的相同点是()
①开埠通商②开办工厂③割占土地④战争赔款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④ |
《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这一重大变化反映()
| A.该部级别特殊 | B.该部职能专门化 |
| C.清朝对外交往扩大化 |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办厂,机器设备运进只交进口税,在华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这项规定有利于日本()
①对华资本输出②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③在华攫取高额利润④占领中国内地广大市场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 A.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 B.打开市场,输出商品 |
|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 D.公使驻京,控制清政府 |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不包括()
| A.社会性质的转变 | B.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
| C.国内主要阶级地位的转变 | D.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