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这一真理蕴涵的哲理( )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③整体和局部的辨证关系 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有一句古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任何质变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叫做反物质。1928年秋拉克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在银河系上方3500光年处,有一个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研究。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 )
| 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 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 |
| C.物质决定意识 | D.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 |
价值观人皆有之,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即使同一时期的人们,面对同一事物也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其原因是①这完全是文化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③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 ④立场不同( )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说明( )
| A.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
|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
| C.整体与部分是密不可分的 |
| 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