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法是高中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后作出了如下的归纳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①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有c (Na+) + c(H+)=c(OH-) + c(CH3COO-)
②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
③常温下,AgCl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④常温下,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平衡常数为Kh;水的离子积为Kw;则有:Ka·Kh=Kw
⑤电解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不变 。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元素周期表中ⅣA元素包括C、Si、Ge、Sn、Pb等,已知Sn的+4价稳定,而Pb的+2价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反应条件略)正确的是
①Pb+2Cl2PbCl4②Sn+2Cl2
SnCl4③SnCl2+Cl2
SnCl4
④PbO2+4HClPbCl4+2H2O ⑤Pb3O4+8HCl
3PbCl2+Cl2↑+4H2O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⑤
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①CO、O2②C12、CH4③NO2、O2④N2、H2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述转化关系可用于合成解痉药奥昔布宁的前体(化合物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甲的分子式为C10H10O3,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有醛基和酯基 |
B.化合物乙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的有机物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 |
C.化合物乙与NaOH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丙 |
D.化合物丙能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
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
C.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
D.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
在盛有足量A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B,发生反应:A(s)+2B(g)4C(g)+D(g)ΔH<0。在一定温度、压强下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保持压强一定,当温度升高后,则图中θ>45° |
B.若再加入B,则正、逆反应速率均逐渐增大 |
C.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50% |
D.若保持压强一定,再加入B,则平衡后反应体系气体密度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