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哪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16年的变法,67年的革命,21年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2000年1月2日
请回答:
(1)“34年的自强”是指历史上的什么运动?
(2)“16年的变法”的核心事件是什么?
(3)“67年的革命”中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是谁?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请回答:
(1)皮洛夫说上面这段话时,德国的经济状况如何?
(2)当时占有海外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2分 )
(3)围绕殖民地和霸权的争夺,形成了哪两大集团? 它们的形成给世界形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4)德国为取得阳光下的地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中国实施了哪些侵略行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人们不仅能与千里之外的人们用电报迅速通信,还能将夜晚的街道变得彻夜通明,还使人类翱翔天空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为蒸汽机的改进做出巨大贡献的是谁?请写出一例在这场革命中,以蒸汽机为动力而发明的交通工具?
(2)材料二中“将夜晚的街道变得彻夜通明”的科学家是谁?谁“使人类翱翔天空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此时人类社会进入到什么时代?
(3)两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全球变暖等很多负面影响,谈谈你的解决办法。(写出3点即可得满分)
读图说史
阅读上面两幅图片后,回答问题:
(1)请说出这两位人物的名字(按顺序);他们是哪个国家的?
(2)他们为自己的祖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请试着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