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让一重物拉着一条纸带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然后取纸带的一段进行研究。若该同学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已知重物的质量m=1kg,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利用这段纸带中的2、5两点测定重力做功为 J,物体动能的增加量为 J。通过比较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量。(保留两位小数)
②该同学计算了多组动能的变化量△Ek,画出动能的变化量△Ek与下落的对应高度△h的关系图象,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到的△E-△h图象应是如下图的 。
某照明电路出现故障,其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用标称值12V的蓄电池为电源,导线及其接触完好.维修人员使用已调好的多用表直流50V档检测故障,他将黑表笔接在c点,用红表笔分别探测电路的a、b点.
(1)断开开关,红表笔接在a点时多用表指示如图2所示,读数为 V,说明 正常(选填:蓄电池、保险丝、开关、小灯).
(2)红表笔接在b点,断开开关时,表针不偏转,闭合开关后,多用表指示仍然和图2相同,可判定发生故障的器件是 (选填:蓄电池、保险丝、开关、小灯)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中,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 cm,劲度系数k= N/m
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规律得到如图纸带,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单位为厘米)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如图是“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A点,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F拉橡皮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1)以下实验操作过程中正确的是
A.进行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可以不相等
B.进行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方向应当互相垂直
C.进行乙实验时,只须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甲实验相等
D.进行乙实验时,仍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2)图丙中有两个力F与F′,其中F'是以F1、F2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在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A.力F B.力F′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建立物理模型法 C.等效替代法 D.理想实验法.
打点计时器是用来 的仪器,打点计时器必须接 (填交流电或直流电),我国使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则纸带上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在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1=30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4=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