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孩子知道大人们把不要的烂菜叶、秸秆等生活垃圾埋在一个土坑里,等变黑、发臭时候就把它们运到菜地,菜就长得很好。他们学了微生物有关知识后,猜想这些植物的腐烂可能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并为此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
(2)某实验小组以分别带有白菜落叶和樟树落叶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为A和B两组。实验时A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组用塑料袋包好,进行高温灭菌1 h。然后将两组材料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处理。
①B处理的目的是 。
②请你对上述实验进行评价,并简述理由。 。
(3)(2)实验中的因变量是 ,无关变量是 (至少写出两点)。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B组的落叶 。
(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下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
(10分)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甲图为某奶牛场将以上废弃物置于水中制成的废水后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出水口的水通过小河流入大河),乙图为小河中的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厌氧池中的微生物主要作用是。
(2)初期,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上述污染进一步加剧的过程属于______调节。
A.负反馈 | B.正反馈 | C.激素 | D.负反馈和正反馈 |
(3)后来,氧化塘后部大量种植莲等挺水植物,使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氧化塘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
(4)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
(5)根据乙图推测,小河中的无机盐1-2月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2月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是。
(10分) 控制动物体长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体长的作用相等且具有叠加性,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动物体长2cm,AABBCC的动物体长为14cm。请回答:
(1)纯合子AABBCC×aabbcc之间杂交产生的F1子代体长是_________cm。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体长为6cm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体长和亲本相同的比例为________。
(2)现有动物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后代的动物体长为4~8cm。则乙的基因型是 __。
(3)让体长为4cm的父本和体长为12cm的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 ___。
请回答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
Ⅰ.2014年8月16日青奥会在南京举行,各国青年运动员齐聚一堂。运动员在运动时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后迅速起跑,该过程是______反射,起跑过程有许多神经元兴奋,兴奋时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
(2)长跑比赛中,运动员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____________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此时在_________产生渴觉,由_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维持水盐平衡;同时机体血糖因大量消耗也会降低,此时胰岛分泌的____________增加,使血糖含量升高。
Ⅱ.为了探究同一枝条中是离根基部最远处的芽具有生长优势还是离地面最远处的芽具有生长优势,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方法步骤:
① 初春,选择4根长势相似的葡萄一年生枝条,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每一枝条上留取3个茁壮的芽,从离根最远处依次标记为A、B、C。
② 弯曲并绑扎固定甲、乙、丙、丁4根枝条,分别使A、B、C三个芽留取在枝条上,显示出某种“顶端”的含义;其中甲、乙、丁的姿态如下图所示,试在方框内画出丙枝条的姿态并标出A、B、C三个芽的位置。
(2)结果预测及结论:
预测l:甲、乙、丙、丁中均为芽发育成的新枝最长
结论:离根基部最远处的芽有生长优势。
预测2:甲中的A芽、乙中的C芽、丙中的芽在枝条中发育成的新枝最长,丁中各芽发育成的新枝一样长。
结论:离地面最远处的芽有生长优势。
预测3:甲中的A芽、乙中的______芽、丙中的A和B芽在各枝条中发育成的新枝都比较长,丁中的A、B、C芽发育成的新枝都一样长。
结论:离地面最远处和离根基部最远处的芽具有同样的生长优势。
图一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图二装置中的甲、乙、丙三只广口瓶容积均为500mL,在乙瓶中用溶液培养法培养一株该植物 (实验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乙瓶中的植物及培养液的体积忽略不计,假设该植物呼吸作用利用的有机物只有葡萄糖)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__,线粒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__。
(2)图一中在叶绿体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的是________,能在人体细胞内能发生的是_________过程,有ATP产生的是________过程(均填图中字母)。
(3)为检测图二装置中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关闭A打开B,先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1小时,检测丙瓶内气体,发现氧气浓度下降了3%,则丙瓶内气体体积_____(增加/减少/基本不变)。再给予装置1小时适宜光照,检测丙瓶内气体,发现氧气浓度比初始状态上升了7%。假如该植物合成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则这1小时内该植物光合作用共产生氧气________________ml。打开A,从甲瓶的“取样品活塞”处抽取气体,直到将整个装置中的全部气体抽尽,得到的气体与实验前相比大约相差________________ml。
(4)若乙瓶中通入18O标记的氧气,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葡萄糖中(可能/不可能)有18O标记。
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自然界中一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但对酒精的耐受能力较差。下面是利用木糖发酵产生酒精的酿酒酵母培育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自然界中采集到的葡萄带回实验室,用___________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瓶中液体经适当稀释后,接种于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适宜条件下培养,获得各种菌落。
(2)将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株转接到以木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无氧条件下培养一周后,有些酵母菌死亡,说明这些酵母菌。从存活的酵母菌提取DNA,并用PCR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3)将目的基因连接到一种穿梭质粒(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在酿酒酵母中表达的质粒)上。该质粒具有两种标记基因,即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尿嘧啶合成酶基因。大肠杆菌被该质粒转化后,应接种于含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将质粒导入酵母菌时,由于氨苄青霉素不能抑制酵母菌繁殖,应选择缺乏能力的酿酒酵母作为受体菌。
(4)对转基因酿酒酵母发酵能力进行测试,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将转基因酿酒酵母接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能力测试,最初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被快速消耗,随着发酵继续进行,酿酒酵母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所需菌株培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