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2)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
(3)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4)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隋唐时,日本先后派出13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之后有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大大促进了古代日本的发展。而到了近代,1894年日本发动了(①)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②》,后加入(③)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20世纪前期,又先后发动(④)和七七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和全面侵华战争。(⑤)的胜利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雪洗了百年国耻。
1972年中日建交,21世纪来,从安倍一日“破冰”到温家宝三日“融冰”,福田康夫四日“迎春”,再到胡锦涛五日“暖春”,中日关系出冬入春……
然而,日本的右翼反华势力一直存在,21世纪后表现更加突出,2012年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领土争端,使两国关系再度紧张……
请回答:
(1)请填写出文中括号里的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
(2)面对现状,中日领土争端该如何解决? 战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绝不是上策!请你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来谈谈你的看法。(10分,不少于50字)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历经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展开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材料二 1927——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给日本侵略中国带来可乘之机
材料三 1937——1945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并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材料四 1946——1949年,国共第二次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导致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请回答:
(1)请写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的名称及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说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
(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5)结合当前的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做哪些努力。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1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据此写出图2、图4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图3所示人物领导的事件,有人说它成功了,有人说它失败了。你赞成哪个观点?请简述理由。
(3)上述四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化过程中怎样的追求?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从1500年前后开始……第二次从19世纪初到一战前……。
(1)请分析第一次浪潮从1500年前后开始的原因。(2分)以交通工具为例,举出推动第二次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2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第三次浪潮形成的根本动力、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1世纪,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二战后,西方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设立理事会、委员会、议会,逐步由区域性经济共同开发转型为区域政经整合的发展。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据材料一回答,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形成的国际组织是什么?这一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取得了过去30年以来最好的经济成绩。到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时限超过了60年代,创造了增长时间最长的纪录……每年的经济增长达到了4.5%,失业率降到了4%,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以上特点的原因。
材料三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教育作用于开发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3)据材料三回答,日本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全球的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向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方向努力。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