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隋唐时,日本先后派出13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之后有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大大促进了古代日本的发展。而到了近代,1894年日本发动了( ① )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 ② 》,后加入( ③ )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20世纪前期,又先后发动( ④ )和七七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和全面侵华战争。( ⑤ )的胜利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雪洗了百年国耻。
1972年中日建交,21世纪来,从安倍一日“破冰”到温家宝三日“融冰”,福田康夫四日“迎春”,再到胡锦涛五日“暖春”,中日关系出冬入春……
然而,日本的右翼反华势力一直存在,21世纪后表现更加突出,2012年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领土争端,使两国关系再度紧张……
请回答:
(1)请填写出文中括号里的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
(2)面对现状,中日领土争端该如何解决? 战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绝不是上策!请你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来谈谈你的看法。(10分,不少于50字)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促进本国迅速发展,抓不住就会落后挨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英)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
材料三
材料四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方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这种打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又采取了怎样措施来迎接这一机遇?
(4)材料四中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中国应如何应对,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民主、法治一直是人们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是对古代哪个国家民主制的叙述? 由材料概括该国民主制的特点。(2分)
(2)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评价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战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打开闸门的?
(8分)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中的二战】
(1) 图一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写出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1分)
(2) 图二是二战时美国印刷的《联合起来力量大,联合起来我们就会赢》。请写出二战时反法西斯国家正式联合的标志以及反法西斯国家最终取得胜利的标志。(2分)
【伟人眼中的二战】
材料一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 英美报纸将斯大林格勒战役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的原因是什么?从战争性质的角度分析“这个比拟并不适当”。(3分)
材料二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
(4) 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的结局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捍卫成果 开创未来】
材料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在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5) 根据材三分析我国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1分)
(7分)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以下图表
(1) 图一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实行?这一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2分)
(2) 从图二你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2分)
第二组同学从课本中找来以下资料
材料一 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3) 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局面,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经济发展规划?(1分)
(4) 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说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努力地“做到这一点”。
(1分)
第三组同学从网上找到如下资料
材料三 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5) 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有何现实意义?(1分)
(8分)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图一是古代雅典的伯利克里,在他当政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1分)
(2) 图二是三权分立示意图,写出法国启蒙运动中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家。(1分)
(3) 图三所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最早以根本法的形式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4) 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2分)
材料三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5) 材料三中的“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分析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两个中心任务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