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耿炳文,濠人。父君用,从太祖渡江,积功为管军总管。援宜兴,与张士诚兵争栅,力战死。炳文袭职,领其军。取广德,进攻长兴,败士诚将赵打虎,获战船三百余艘,擒其守将李福安等,遂克长兴。长兴据太湖口,陆通广德,与宣、歙接壤,为江、浙门户。太祖既得其地,大喜,改为长安州,立永兴翼元帅府,以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之。温祥卿者,多智数。避乱来归,炳文引入幕府,画守御计甚悉。张士诚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帅师来争。炳文奋击,大败去。久之,士诚复遣司徒李伯升帅众十万,水陆进攻。城中兵七千,太祖患之,命陈德、华高、费聚往援。伯升夜劫营,诸将皆溃。炳文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常遇春复帅援兵至,伯升弃营遁,追斩五千余人。其明年,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司,以炳文为使。已而士诚大发兵,遣其弟士信复来争。炳文又败之,获其元帅宋兴祖。士信愤甚,益兵围城。炳文与费聚出战,又大败之。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士诚不得逞。大军伐士诚,炳文将所部克湖州,围平江。吴平,进大都督府佥事。
从征中原,克山东沂、峄诸州。下汴梁,徇河南,扈驾北巡。已,又从常遇春取大同,克晋、冀。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走李思齐、张思道,即镇其地。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民赖其利。寻拜秦王左相都督佥事。
始,炳文守长兴,功最高,太祖榜列功臣,以炳文附大将军达为一等。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
建文元年,燕王兵起。帝命炳文为大将军,帅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时年六十有五矣。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八月次真定,分营滹沱河南北。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忠、松俱被执,不屈死。鄚州陷。而炳文部将张保者降燕,告南军虚实。燕王纵保归,使张雄、鄚败状,谓:“北军且至。”于是炳文移军尽渡河,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燕兵遂围城。炳文众尚十万,坚守不出。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越三日,解围还。而帝骤闻炳文败,忧甚。太常卿黄子澄遂荐李景隆为大将军,乘传代炳文。比至军,燕师已先一日去。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
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妄不道。炳文惧,自杀。                                        (《明史•耿炳文传》)
注:①太祖:朱元璋;②燕王:朱棣,后夺取帝位,为永乐帝。③帝:指建文帝朱允炆,兵败于朱棣。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炳文城固守环绕
B.士诚不得逞最终
C.告南军虚实准备
D.玉带用红鞓,妄不道超越本分

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耿炳文善于作战的一组是(    )
①与张士诚兵争栅
②炳文将所部克湖州,围平江
③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
④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走李思齐、张思道,即镇其地
⑤于是炳文移军尽渡河,并力当敌
⑥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炳文继承了父亲的遗风,英勇善战,多次以弱胜强,战无不胜,因战功卓著,被朱元璋列为一等功臣,深得朝廷器重。
B.耿炳文不仅自己善于作战,而且富有合作精神。与常遇春、徐达、李坚、宁忠、潘忠、杨松等人多次通力合作打败敌人。
C.耿炳文也能发现并招揽人才,曾召足智多谋的温祥卿进入他的幕府。耿炳文还关心百姓,重视民生,如他镇守陕西时,曾疏浚泾阳十万多丈长的水渠。
D.耿炳文65岁仍旧率军出征,建文帝听说耿炳文兵势不利,非常担忧,派李景隆前往代替他,但是也没能扭转战局。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中原,克山东沂、峄诸州。下汴梁,徇河南,扈驾北巡。
(2)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太祖征孙权,表歆为军师。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及践阼,改为司徒。
黄初中,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安车征之。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转拜太尉。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帝不许。临当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喻指曰:“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以疾辞位。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古人固有之矣,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徇节,常人为之,不望之于君。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又诏袭:“须歆必起,乃还。”歆不得已,乃起。
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歆上疏曰:“兵乱以来,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帝报曰:“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子表嗣。(选自《三国志·华歆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人怀德,将襁而至负:背着
B.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许昌幸:希望
C.荣弃禄,不究其位委:抛弃
D.二贼之,可坐而待也衅:祸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惧听断不明 B.为国以民为基
卒相与欢,为刎颈交王曰:“谁可使?”
C.而君屡疾辞位 D.须歆必起,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使牧羝,羝乳得归
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文言文材料中,华歆有着怎样的治国思想?请用文中关键词或句子作答(回答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臣以险衅险衅:坎坷、祸患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密奉事孝谨闻勇气闻于诸侯
B.有暇讲学忘疲 欲奉诏奔驰,以刘病日笃
C.非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卿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齐桓得管仲霸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翻译下面语句。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翻译: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翻译:

请翻译下列名句
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3分)
译文:
⑵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3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知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朦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有改动)
【注】①日者:占卜。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判断 B.乱之故不能识治:治理
C.间余言诣:拜访 D.若子所言,是知盲者为盲第:只

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谁非盲也孰能讥之乎
B.出则售其术饱其腹其无礼于晋
C.而不知不盲者尽盲也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闻其音知其姓氏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下列各句中,都能说明“不盲者之尽盲也”的一组是()
① 厉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
② 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
③ 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
④ 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⑤ 伥伥焉踬且蹶而不知悟
⑥ 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辨明是非,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他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朦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无所适从、跌入陷阱而不能自省。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②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
③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