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平等 |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 | B.原料的支持 |
C.市场需求 | D.资本支持 |
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
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城粮食的歉收 |
C.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 |
D.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 |
“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
1896年,江苏著名实业家荣德生、荣宗敬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的批示,最终才确保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这说明
A.政府官员廉洁 | B.总督办事高效 |
C.民企兴办艰难 | D.封建势力强大 |
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