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章太炎为自己公开发布征婚广告(如图),它反映出当时
|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
| 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
|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
| D.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
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的含义是
| A.以上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对外侵略扩张 |
| 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 |
| C.帝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 |
| 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 |
《大国崛起》解说词:1773年的秋天,瓦特又遭遇了一次家庭的变故,和他共同生活了九年的妻子去世了,而且给他留下了六个儿女,与他共同合作的工厂又破产了,这个时候,他的生活落到了最低谷。有一位朋友推荐他到俄国去工作。……博尔顿(伯明翰一家生产小五金器械工厂主)极力挽留住了穷困苦闷的瓦特,他在写给瓦特的信中说:“我将为发动机的竣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我们将向全世界提供各种规格的发动机。您需要一位”助产士“来减轻负担,并且把您的产儿介绍给全世界。”据此可推断
| A.蒸汽机的发明具有偶然性 |
| B.博尔顿和瓦特共同发明了联动式蒸汽机 |
| C.企业家是机器发明的重要推动力量 |
| D.没有博尔顿的支持瓦特将无法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
右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加 |
| B.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 C.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是政府加大宏观调控 |
| D.必须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从而促进第三产业 |
1881年l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此段史料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不正确是
| A.有线电报最早进入上海是在洋务派创办军事企业期间 |
| B.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帮助 |
| C.近代中国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
| D.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而非民用 |
1853年8月,芙国驻华全权代表、香港总督文翰报告说:“宣布中立……如果不是惟一的政策,也是最聪明的政策。如给皇帝援助,那么必须是大规模的援助,而且如果叛党的势力广泛 而迅速地扩张起来。人民大众又普遍地愿意拥戴他们的统治,这种大规模的援助是没有效果 的……太平天国并不像不向我们就范的样子,遇有适当的机会和叛党协商时,我们从叛党手里可获得政治和商务利益,也大可超过皇党。”材料反映出英国“中立”政策的实质是
| A.企图干涉中国内政 | B.待机扩大侵略 |
| C.期望从太平天国获得更多权益 | D.妄图勾结清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