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洋务运动,一位清朝官员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退,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以期驾乎西制之上。”这位官员意在强调
A.放开民间设厂限制,容易导致人人争利 |
B.政府应“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
C.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依托民办企业 |
D.洋务运动有望实现全面地超越西方 |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
对右图漫画主题解读正确的是()
A.冷战遏制,剑拔弩张 |
B.美苏冷战,殃及池鱼 |
C.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D.唇亡齿寒,卫国保家 |
“公民们,拿起武器来!现在的问题是胜利,还是陷入凡尔赛反动分子和教士们的毒手!这些穷凶极恶的家伙已经拿定主意,要把法国出卖给普鲁士人”!材料内容反映的是()
A.巴黎公民反对的主要对象是普鲁士人 |
B.民族斗争实质上是阶级斗争 |
C.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普法间的民族矛盾 |
《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
右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
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
C.阶段C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
D.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