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洞穴鱼类中有些鱼一生都不离开黑暗无光的溶洞,因为对洞穴生活的高度适应,作为摆设的眼睛退化直至消失,它们也被称作“盲鱼”。视觉的消失使得嗅觉器官变得更为重要,洞穴鱼甚至通过嗅觉来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洞穴鱼的这些现象表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生命物质具有主动选择的特性                  ④部分功能的弱化是系统优化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创新的社会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看物的眼光有“直”与“曲”之分。直的,看到的是事物表面的姿态;曲的,看到的是事物的内部姿态及对外与他物的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B.人能把握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该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按照中央部署,从2008年9月开始,全国各级党组织、党员分三批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主要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可以(  )

A.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引导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C.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D.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物质力量

右边漫画《机会多半都是自己放走的》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②能否抓住机会与个人的主观意识无关
③错误的意识对人的行为不具有导向作用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到了19世纪中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