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溶液能与锌片作用产生H2,则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NO3-、K+、Fe2+ | B.Fe2+、Na+、SO42-、K+ |
C.K+、I-、NO3-、H+ | D.NH4+、NO3-、Na+、HCO3- |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 |
操作 |
A |
钠与水反应 |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
B |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
C |
为确证NaHCO3固体中是否含Na2CO3 |
取少量待检固体溶于水中,滴加少量BaC1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
D |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
根据下列各反应现象所归纳的元素性质不正确的是
A.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没有紫红色的铜析出。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铜弱 |
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置在有氯气产生的导管上端,发现试纸变蓝。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 |
C.把H2S气体和Cl2在集气瓶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壁有淡黄色固体析出。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
D.将0.1 mol Na、Mg、Al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除共同产生H2外,还分别生成了NaCl、MgCl2、AlCl3,金属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0.1 mol、0.2 mol、0.3 mol。说明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为:Al>Mg>Na |
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为离子键
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
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
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
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 B.卤素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
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A.滴加盐酸 | B.滴加浓硫酸 |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D.滴加浓硝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