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 mL唾液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 mL清水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此实验的变量时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                   ,2号                     。
(4)本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对        具有消化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李明选择一种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你的方案利用了天竺葵的哪项生理活动        
(2)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    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3)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可以证明      ;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可以证明      。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改为“黑色塑料袋”,同时取走固体氢氧化钠,则叶片A、B绿色部分的实验结果比较,则可以证明      
(4)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其体内的      运输的,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叶片进行      所产生的拉力。

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颗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枝条保留全部叶,丙装置枝条去掉全部叶。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装置放到35℃环境中,乙装置放到10℃环境中,两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

(1)该实验可以分为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和乙,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是的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另一组是甲和乙,其变量是,实验结果是的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实验过程中,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下面为某校生物小组在研究《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的关系》小课题时,统计的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鱼(条)
蝾螈(条)
小草(棵)
生态瓶1号
2
2
12
生态瓶2号
2
2
8
生态瓶3号
2
2
4
生态瓶4号
2
2
2
生态瓶5号
2
2
0

实验用具是:有盖玻璃瓶、小鱼、蝾螈、水草、洗净的沙子,经布滤过的池水
(注: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实验结果如下:生态瓶5号的小动物当天下午就死亡。
生态瓶4号的小动物第2天上午死掉2条,第2天下午死掉2条。生态瓶3号的小动物存活3天半生态瓶2号的小动物存活6天半
生态瓶1号的小动物存活8天。
(1)小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生态因素有___________ ___ _。(2分)
(2)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比较生态瓶1号与2号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由生态瓶1—5号的实验结果可得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了,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光滑的玻璃还是毛玻璃上)
提出的探究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和交流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讨论:为什么活动结束要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物质A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物质B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如图所示,试问:
(1)在这个实验中,探究两组变量,要使①和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2号试管放入的物质A为______________;要使①和③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3号试管放入的物质B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 ℃ 左右温水中,5~10 min后取出,滴加碘液,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