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在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竞争生长,薇甘菊的覆盖度在10%~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其覆盖度大于80%。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
|
线虫 |
蜱螨目 |
弹尾目 |
其他昆虫 或小动物 |
个体 总数 |
类群 数 |
薇甘菊 入侵区 |
1890 |
226 |
123 |
48 |
2287 |
15 |
群落交 错区 |
1198 |
132 |
99 |
114 |
1543 |
15 |
本土植 物区 |
1084 |
120 |
143 |
49 |
1376 |
14 |
数量 总计 |
4172 |
478 |
365 |
211 |
5206 |
19 |
(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_______。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_______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________变化影响较大。
(2)薇甘菊入侵后,最初阶段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_曲线增长,原因是________。
(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植物大量死亡会使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数量增加。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的一系列变化称________。
(4)经研究发现一种叫田野菟丝子的植物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并将其致死,使薇甘菊的覆盖度大幅度下降,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田野菟丝子不会致死其他植物。使用田野菟丝子对付薇甘菊十分奏效。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种关系具有一定的________性。
某实验小组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他们将一定量的小球藻浸入适宜培养液的试管中,以白炽台灯作为光源。移动台灯改变光源与试管的距离;CO2浓度分别设置为0.03%和0.05%,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1、曲线2(见右图)。请分析回答:
(1)比较C.D两点的光合作用速率,可见限制D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EF段______不再成为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若C处突然关闭台灯,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
下图1是同一种雄性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图2是该生物一个细胞中DNA含量随细胞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上图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细胞⑤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分别发生在所示的细胞中。
(3)图2中不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②与图2对应的区间是。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早和栉毛虫间的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如甲图所示;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如乙图所示。
I.(1)两种生物中,是捕食者。
(2)若右图表示大草履虫迁入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经调查,在第10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只。
II.右图表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如果要使B尽量多地从A获得能量则A→C和A→B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和。若人们将(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会是原来的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
G0、G1、G2。
(2)培养基中需加入ATP,说明。培养基中还需加入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元素磷分别是:
条带①,条带②。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
(5)DNA能够准确复制原因:。
(6)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DNA和蛋白质,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则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含有的标记元素应该是()
A.31P、32P、32S | B.31P、32P、35S |
C.31P、32P、32S、35S | D.33P、32S、35S |
小黄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B-)、褐色(aaB-),红色(A-bb)和黄色(aabb)。图6—9是小黄狗的一个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I2的基因型是。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作用的时期是。
(2)欲使Ⅲ1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的雄狗杂交。
(3)如果Ⅲ2与Ⅲ6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色雄性的概率是 。
(4)Ⅲ3怀孕后走失,主人不久找回一只小狗,分析得知小狗与Ⅱ2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不同,能否说明这只小狗不是Ⅲ3生产的?(能/不能);请说明判断的依据:
。
(5)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同的新性状,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因D控制,那么该变异来源于。
(6)让(5)中这只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得到了足够多的F1个体。
①如果F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则F1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
。
②如果F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
。
③如果F1代中没有出现该新性状,请分析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