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章帝建初元年诏令:“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这说明当时( )
| A.地方政府的勤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
| B.最高统治者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问题 |
| C.王朝采取措施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
| D.自然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
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此可以得出
| 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 | 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 |
| 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 | 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 |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据此理解,苏格拉底
| A.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 B.赞同知识为少数人掌握 |
| C.认为知识与美德都重要 | D.强调判断标准就是知识[来 |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 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
| C.都主张通过改革推翻君主制 |
| D.都促成本国不久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 B.倡导君民共主 |
|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
| A.荀子 | B.朱熹 | C.王阳明 | D.王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