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
A.俄国的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宣告失败 |
C.中国已经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D.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存在分歧 |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 | B.推恩令 |
C.夺取诸侯的爵位 |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工作顺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 | D.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 |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新唐书》载:藩镇拥,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上述材料说明
①藩镇掌握了用人权,控制了辖区内的赋税收入 ②藩镇拥兵自重,中央难以控制
A.①正确,②错误 | B.①错误,②正确 | C.①②皆错误 | D.①②皆正确 |
钱穆《国别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 B.唐代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
C.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 D.唐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
C.三司使和枢密使 |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