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时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 )
①政治统治
②反清斗争
③“西学东渐”
④民族政策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体现俄国农奴在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方面不彻底的是( )
A.地主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分给农民 | B.保留了农民对于地主所承担的劳役地租 |
C.农民需付高额的现金才能真正获得土地 | D.地主控制的村社束缚农民的自由 |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
A.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 B.实施西方的法律制度 |
C.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 | D.缩小与西欧国家的差距 |
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战争一再遭到失败 | B.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 |
C.农奴制腐朽落后 | D.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下 |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 B.制度腐朽 | C.经济凋敝 | D.吏治腐败 |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