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8分】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释: ①木主:灵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至,西伯卒(             )       ②及饿   (        )
用现代汉语翻译将下列句子。
①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②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你是如何评价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这一举动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闵子骞单衣顺母
闵子骞,名损,鲁人也。父娶后妻,生二子。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后母嫉之,所生亲子,衣加棉絮,子骞与芦花絮衣,其父不知。冬月,遣子御车,骞不堪甚,手冻,数失韁靷,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遣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父惭而止,后母改过,遂以三子均平,衣食如一,得成慈母。孝子闻于天下。
注释:①子骞与芦花絮衣:(后母)用芦花花絮给子骞做棉衣。②韁靷:这里指缰绳。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⑴孝敬无怠:⑵遂以三子平均: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
闵子赛的行为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无丝竹乱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愿陛下亲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 “陋室”不陋的?从中可以读到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选自陈寿《隆中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苟全性命乱世 每自比管仲、乐毅 B.时人莫之也潭中鱼可百
C.先帝不臣卑鄙咨臣当世之事 D.猥自屈将军宜驾顾之

把“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段都写了“三顾茅庐”的故事,都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B.甲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表明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C.甲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披露了诸葛亮感恩戴德之情,表明他忠谏的心意。
D.乙文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在于借古抒怀,以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梁北有黎丘部①,有奇鬼焉,喜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之。丈人归,酒醒而诮②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③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ǒ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②诮(qiào):责备。③责:通“债”,外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喜人之子侄、昆弟之状()②扶而道之()
③我固闻之矣()④恐其父之不能也()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邑丈人有市而醉归者”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孟浩然广陵 B.黎丘之鬼效其子
C.欲遇而刺杀 D.心所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翻译句子。
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读了上面的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古诗文阅读14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万里赴戎机 ()气传金柝()
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 描写边塞夜晚荒凉、冷寂的句子是:
(2)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语句是
木兰辞官不就,可见其具有怎样的高尚品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