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庶竭驽钝 驽钝:
(3)以咨诹善道 诹: 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文中表明诸葛亮生活志趣的两句话是 , ;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出师表》,说道:“ , 。”
诸葛亮在文中回顾了先帝的知遇之恩,“知遇之恩”体现在哪里?请用四字短语把它归纳出来。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物?从诸葛亮的身上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guó],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yuàn]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策之不以其道 |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翻译下列句子。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加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饮宴欢会。④批除:御点上任。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适值:②执政莫谕所因:下列句中的“于”与“荐之于朝廷”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者休于树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C.苛政猛于虎也 | D.余将告于莅事者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2分)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分)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分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8分)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多游其家 () ②见有敝筐 ()
③ 发而视之 ()④徒见其浩然无涯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因乞李氏以归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 D.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徒 见 其 浩 然 无 涯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⑤起:启发。⑥馔:念zhuàn,食物。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⑴十八九,絪为御史,⑵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A.俊辩 | B.气义 | C.知人 | D.幼敏 |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古汉语中常有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功宜为王 | B.陈涉乃自立为王 |
C.大楚兴,陈胜王 |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