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 | B.“工农武装割据” |
C.坚持 “持久战” | D.实行人民民主 |
拉开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的是张弼士1892年在烟台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2010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果 |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 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 B.精耕细作 | C.耕织结合 | D.艰难脆弱 |
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