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毛泽东在得知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和美国运动员科恩在日本友好接触的情况后说“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并请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中国的外部环境角度来看,中国政府积极改善中美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尼克松政府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
| B.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 |
| C.中国政府“不结盟”外交原则的必然要求 |
| 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同盟力量的差距 | B.意识形态的对立 |
| C.军事力量的失衡 | D.经济水平的差距 |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
| B.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
| C.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
| D.带有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 B.实现司法的独立 |
| C.防止高级司法人员流失 | D.鼓励法官忠于职守 |
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流行一段话:“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反映宗教教义的深刻影响 |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影响 |
| C.体现了大企业的深刻影响 |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
萨维尔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农村人口减少》中,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厂机械化的冲击 |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 C.人口流动的频繁 | D.圈地运动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