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DNA重复序列和结合蛋白组成。研究发现,随细胞不断增殖,端粒逐渐缩短。当细胞端粒缩至一定程度时,细胞停止分裂。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是一段模板序列,可指导合成端粒DNA的重复序列。人体内大多数癌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请分析回答:
(1)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________。其中________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正常分化出的白细胞能够通过变形运动吞噬侵入机体的细菌,白细胞的变形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
(2)端粒酶的作用相当于HIV中的________酶。结合端粒酶的作用推测,癌细胞表现出恶性增殖而不衰老死亡的特点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自然菌群,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人员从双歧杆菌中提取出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检测LT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LTA浓度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①此实验中还有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是________。图1结果说明LTA能________,且LTA作用的效果受________的影响。
②选用LTA浓度为40 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综合两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LTA通过________。
(每空2分,共12分)下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据表回答:
试管号 |
处理 |
现象 |
1 |
2 mL H2O2+2滴蒸馏水 |
产生气泡很少 |
2 |
2 mL H2O2+2滴FeCl3 |
产生气泡较多 |
3 |
2 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 |
产生气泡很多 |
4 |
2 mL H2O2+2滴(煮沸)肝脏研磨液 |
基本同1 |
5 |
2 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HCl |
基本同1 |
6 |
2 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NaOH |
基本同1 |
7 |
基本同3 |
(1)2号与3号试管的对照实验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其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
(2)要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可以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号试管的对照。
(3)设置5号、6号、7号试管对照实验是要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号试管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 D是_________, G是________。
(2)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___,共有______种。F与H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F结构多样性的是________(写字母)的排列顺序。1个E中含有个D。
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④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填序号),线粒体功能(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1)下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步骤,如果合成的4共有120个肽键,则控制合成该肽链的基因至少应有(不考虑终子密码)个碱基,合成该肽链共需______个氨基酸。
(2)上图为DNA片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请指出该图的错误处(写序号):。
②1、2、3形成的名称叫。
③DNA连接酶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________。
④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有1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________________。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RNA干扰机制——双链RNA沉默基因”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NA干扰机制如下所示: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二个称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SiRNA片断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
(1)组成双链RNA的基本单位是。
(2)通过Dicer切割形成的SiRNA要使基因“沉默’’,条件是RISC上要有能与特定的mRNA序列。
(3)RNA干扰机制的实质就是在遗传信息传递中使过程受阻。
(4)RNA干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时,可以根据乙肝病毒基因,人工合成与之相应的,注入乙肝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达到抑制乙肝病毒繁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