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初不甚疾( ) ②犹可二百里 ( )
③日不过数升( ) ④帝称善 ( )
(2)选出与“不幸相继以死”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策之不以其道 | B.能以径寸之木 | C.跪而拾之以归 | D.是以谓之文也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然 非 精 洁 则 不 受翻译下列句子。
(1)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篇选文和韩愈写的《马说》都在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必须“一食或尽粟一石”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则具有“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这两篇文章,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课外文言文阅读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尔素寡过()(2)既去,复呼之()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从文中看,邻舍子“卒为良民”有两个原因:
(1)
(2)
文言文阅读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A.探求 稍微 冷清 | B.探求 没有 冷清 |
C.请教 没有 清白 |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
下面划线字,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 |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张释之执法
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注,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注)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属之廷尉属(2)而更重之重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读完全文,你觉得张释之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任:责任,使命) |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
下列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行拂乱其所为出淤泥而不染 |
C.舜发于畎亩之中 | D.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宋何罪之有贤于材人远矣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
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加线的字。
(1)余幼时即嗜学() (2)不敢稍逾约()
(3)右备容臭() (4) 略无慕艳意()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字数在50个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