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尔素过(      )   (2)既,复呼之(     )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从文中看,邻舍子“卒为良民”有两个原因:
(1)                                                              
(2)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清朝艺苑》)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不敢稍逾约(      )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1)以中有足乐者 (2)必无所疑乃已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宋濂、顾炎武在求学上,有何共同之处?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乙】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家人箧视之()
(2)未成,弃()
(3)逢老媪磨铁杵()
(4)作针()
下列选项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日始出时去人近瓜洲诸园亭,俱假山显
B.而能天下事为己任幽阴深邃奇
C.跪而拾之归普又其人奏
D.遂名楼徐喷烟,使其冲烟飞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一处
(1)吾 妻 之 美 我 者(2)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邹忌八尺有余(2)朝衣冠
(3)暮而思之(4)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渔人甚异之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文: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面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 上使外兵将:
⑵ 吴广以为然:
⑶ 置人所鱼腹中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翻译:
⑵ 固以怪之矣
翻译:
选段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有所广斟酌损
B.光先帝遗德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宜开张圣听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崩殂所以传受业解惑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词的意思。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平明:
(2)宜付有司其刑赏 论:
(3)性行均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
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建议刘禅怎样做才能兴复汉室。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