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乙】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家人发箧视之 ( )
(2)未成,弃去 ( )
(3)逢老媪方磨铁杵 ( )
(4)欲作针 ( )下列选项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以幽阴深邃奇 |
C.跪而拾之以归普又以其人奏 |
D.遂以名楼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韩愈的文学思想中,有这样一个主张:“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他认为::“人之于言也…..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及出乎口而为声音,其皆有弗平者乎?”(《送孟东野序》)你认为《马说》一文是作者因何而鸣不平?
阅读下文
范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范仲淹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睢阳:地名。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③俾:使。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会术者病笃() (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给术者之子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回答)。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
B.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
C.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
D.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
从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的人。
阅读下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上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朝代)思想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任何事都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 B.君王的大智慧应是专心听取正确意见。 |
C.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三心二意。 | D.君王不智是因不能专心听取贤者言论。 |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读táng,同“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2)闻一医家术甚高()
(3)走而告之曰 ()(4)偶一求药者既去 ()翻译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
《伤 仲 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根据文意,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不能称前时之闻()
(3)泯然众人矣( )(4)贤于材人远矣( )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并自为其名愿为市鞍马 B、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其此之谓乎?
贤于材人远矣则受于人者不至也 D、不能称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