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白帝城托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将军宜枉驾之(     )     (2)欲大义于天下(     )
(3)臣敢股肱之力(     )     (4)乃治戎讲武,以大举(     )
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殆天所以将军军所出
B.欲伸大义天下先主永安病笃
C.高祖 之以成帝业 结和亲
D.今操已拥百万众顷,又领益州牧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
【甲】【乙】两段选文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请结合以上两段文字,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时的语意停顿。
(1)日 初 出 大 如 车 盖(标一处)
(2)此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远 者 凉 乎(标两处)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孔子……问其故(故:)(2)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4)孔子不能决也(决:
请把下面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原文: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阅读一篇文章,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得到启示而有所感悟的。请说说你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任选一个角度)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5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③,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水经注 江水》
注:①形容:形状、样子;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悉以临惧相戒: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④践跻:登临
下列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A.非亭午夜分
其剑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B.隐天
千万地(《以虫治虫》)
C.王命急宣
绝壁十许丈
D.春冬时.

曾无称有山水美也
E.不疾也
徐喷烟(《幼时记趣》)
句子翻译: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甲】文中,能体现【乙】文袁山松所说的“悉以临惧相戒”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而【乙】文袁山松所说的“既至欣然”又与【甲】文中郦道元所言的“”中所直接表露的情感是相一致的。
有人说,【甲】文写景“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请你结合文段【甲】中的画线句,具体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不管是写夏水还是写春冬之水,都语言凝练、意蕴丰富。请以【甲】文的夏水为例,品味写法的妙处。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世说新语》三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B.与诸小儿游尝:曾经。
C.母问其故:原因。
D.母甚之异:惊异。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母殷夫人自成

A.子将安 B.闻于宋君
C.得一人使 D.西蜀去南海

下列是对三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评价,其中,三人都符合的一项是

A.想象貼切 B.善于推理 C.聪明伶俐 D.富有孝心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彼竭我
(2) 望其旗
(3)刺寡人之过者
(4)年之后
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结合全文,请你谈谈甲文的鲁庄公和乙文的齐威王有哪些共同点?
俗话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那么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醉翁亭记》)
【乙】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①,长四五十丈, 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②,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 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③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④,观者莫不震骇。(选自宋朝王谠《唐语林》,中华书号2007年版,有删改)
【注】絙(gēng):粗绳。②朋:群。③御:驾临。④蕃客庶士:蕃客指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庶士指平民和官员。
给加点的字注音
(1) 山肴野 ()(2) 观者莫不震骇()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杂然而前陈()(2)颓然乎其间()
(3)者为输()(4)明皇御楼设此戏()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文:
(2)随絙而踣,久不能兴。译文: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明乙文中拔河游戏的规则有哪些。
答:
乙文中明皇见证了众人参与的“拔河”游戏,甲文中太守见证了“众宾”参与的游戏,从中隐约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的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