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
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 ”;后论国,主要体现“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许昌①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②,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驯谨:顺从而谨慎。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侧然谓日 (2)孝基怪之
(3)已出望外(4)其子颇驯谨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孝基偷偷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
B.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遗留的财产还给他了。 |
C.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
D.孝基偷偷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
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张孝基的性格特点。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有清冽(凉) | B.以其境过清(因为) |
C.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 D.斗折蛇行(北斗星) |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简答题。文章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景物和内心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上怎样的气氛?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附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征求不已()②惟欲清净()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阅读《秋水》完成后面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释加点的字
秋水时至()不辩牛马()以为莫己若() 始吾弗信()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出从本文蜕化出来的的两个成语:,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附加题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见:__________
(2)问涂焉涂:__________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牧童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天下?(2分)
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