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有所广益斟酌损益 |
B.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 |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解释下列语句中词的意思。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平明: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论:
(3)性行淑均 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 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建议刘禅怎样做才能兴复汉室。
答:
阅读下面一篇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2)佳木秀而繁阴(3)弈者胜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山之僧智仙也辍耕之垄上 |
B.行者休于树 于厅事之东北角 |
C.朝而往,暮而归 学而不思则罔 |
D.杂然而前陈者 然则何时而乐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①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②,该③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④世才具。(节选自《晋书 祖逖列传》)
【注释】①赒:周济,救济。②书记:泛指书籍。③该:广博,完备。④赞:辅佐,帮助。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然轻财好侠()(2)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停顿处用“/”隔开。
年 十 四 五 犹 未 知 书 诸 兄 每 忧 之 祖逖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古诗文阅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具答之 ()(2)便要还家()
(3)便扶向路()(4)欣然规往()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A.安陵君其许寡人 |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C.门人弟子填其室 | D.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岳阳纪行
袁宗道
从石首①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墨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②耳。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③。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胞相调,常事耳。”因大笑。明日,风始定。
(《白苏斋类集》卷十四)
【注释】①石首:地名。②濡迟:慢。③尼:滞留。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日朝出于斯()②过岳阳,欲游洞庭()
③薄暮风极大()④明日,风始定()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帆樯绕其腹背
A.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
B.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魏学洢《核舟记》) |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水如明镜,山似青螺。
(2)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 本文紧扣一个“”字来描写岳阳风光。从以下三方面来具体表现岳阳风光的:①石首到岳阳一路风光的清丽秀美;②;③洞庭湖的澎湃气势和神奇色彩。其中“”一句让我们想到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不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太宗谓侍臣曰(2)见其临食将饭
(3)尔方为人主(4)可以自鉴下列句中划线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 | B.其一犬坐于前 |
C.其如土石何?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生活小事情 |
治国大道理 |
吃饭 |
提倡节俭 |
① |
|
乘舟 |
② |
休息 |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