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 A |
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 |
分子不断运动 |
| B |
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 |
糖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
| C |
氯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
氯气分子加压变小 |
| D |
盐酸能导电 |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H+和Cr离子 |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 物质 |
X |
Y |
Z |
Q |
|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
68 |
16 |
4.4 |
3.6 |
|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
4 |
未测 |
48.4 |
39.6 |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 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选用的试剂 |
操作方法 |
| A |
Na2SO4(NaOH) |
稀硫酸 |
加过量的稀硫酸、蒸发结晶 |
| B |
NaCl(Na2CO3) |
BaCl2溶液 |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 |
| C |
KCl(K2CO3) |
稀盐酸 |
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
| D |
CaO(CaCO3) |
稀盐酸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中考复习阶段,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③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或碱溶液;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①④⑤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②④⑤ |
甲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乙图是炼铁高炉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图炼铁中原料焦炭的作用是只提供热量 |
B.炼铁的主要原理是:3CO+ Fe2O3 2Fe + 3CO2 |
| C.甲图中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加热氧化铁的酒精喷灯,再点燃酒精灯 |
| D.两图中得到的铁是完全相同的 |